一、满足以下特性的物项按月配资平台,未经许可,不得出口:
1944年5月的一天,广西战士蒋义清伏在战壕两块石头后,鬼子冲得很快,他从石头口子中间开枪打倒了两个敌人,第三个鬼子眼看就要踩到他头顶了。
蒋义清是广西全州县石塘镇青山口村人,于1938年10月被"三丁抽一"参军,训练数月后,自桂林行军数千里,于1939年3月到达安徽金寨县,被分配到第31军131师,领了一支步枪和钢盔等。训练两天后,全连刚走到山上就遇见日本人,一个石塘同村的战友在高岗上满不在乎地东张西望,不知从哪里飞来一颗子弹打中了他,倒地牺牲了。连长说鬼子在三四百米的地方打得还这么准,大家都要做好隐蔽,动作要比鬼子还快才行。
有一回追击一队日本人,蒋义清和战友们的奔跑速度极快,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,就已经冲到离鬼子很近的地方,全连的人端起枪上下一起开火,日本人丢下几具尸体跑了。在安徽,蒋义清和战友们差不多天天都要翻山越岭行军,有时候一天就要走200到300里路,行军途中还经常和日军作战。有一次遭到日本人伏击,敌人埋伏在山坡上面,部队在下面,蒋义清趴得快,背上又背了行李躲住了子弹,但好多兄弟牺牲,损失了450多个人。
1944年5月的一天,蒋义清把战壕掩体坑挖好,又搬来两块大石头放在前面挡着,中间留了一个口子用来架枪。他感觉打仗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,挖战壕不可偷懒,趴下去连自己身子都藏不好,子弹是会长眼晴的。挖工事动作一定要麻利,要不然打起来你还没挖完,就肯定要吃亏。
战斗打响没有多久,鬼子就冲到离蒋义清只有几米远的地方了。他感觉三个鬼子离他好近,就对他们连开了几枪,打倒了两个敌人。第三个鬼子眼看就要踩到头顶了,蒋义清赶快爬出掩体坑。鬼子见他跳出来,就端起刺刀朝他胸口猛刺过来,蒋义清赶忙歪一下身子,用枪挑开鬼子的刺刀,两个人就在那里刺挡起来。他力气不如鬼子,就向左右跳跃,听见“砰”的一声枪响,这个鬼子倒下了,蒋义清一刺刀刺死鬼子。回头一看,是旁边的战友帮了他一枪。蒋义清感觉打仗一定要灵活,关键时候自家人还要相互配合。
蒋义清在路上经常会遇上被打散的国军士兵,也有不愿当兵,准备偷偷逃跑回家的。前几年很多逃兵被抓到以后被当场枪毙,后来死伤太多,部队严重缺乏兵员的时候,抓到逃兵就直接补充进部队。蒋义清所在部队要自己种粮食,吃饭前还要自己磨米,如磨得不好饭里总有谷子。开饭前,要等长官吹了哨子才给开始打饭,吃饭的时候几乎饿极了“哗啦哗啦”地吃,动作慢点的话一碗饭都捞不到吃。
蒋义清感觉广西军队的伙食特别差,打仗的时候煮饭是用口大铁锅,又厚又重,半天都煮不熟,经常吃夹生饭,更不要想有肉吃。有一次他看饭没煮熟,就讲再烧一把火把饭弄熟。长官不让烧火,大家就都吃夹生饭,不吃就挨饿。他感觉国军长官和管伙食的“火头军”生活好,尤其"火头军"狡猾得很,把买菜的钱省下来买烟抽。
蒋义清在安徽的时候,没有钱买大米,好不容易买点麦子,麦子里有细沙子,他吃了一个月的麦渣,嘴巴总感觉苦的,他和战友们都俄得又瘦又黑。他饿起来了就经常想:老天啊,哪怕搞点碎大米来煮点米汤喝就好了呢。
1945年1月的一天,在湖北和河南交界处龙王庙阵地,一颗炸弹在离蒋义清四米左右的地方爆炸,他正在伸着脑壳看,“呜”的一声,一块弹片从钢盔帽边沿上打中了他左边额头,血一下子就流了出来。蒋义清感觉巨痛,疼得喊死。战友们给他简单包扎后,担架班赶紧把他从山上抬到山下,然后用车子把他和伤员们都送到湖南长沙治伤。鬼子这种炮弹有碗口这么大个筒子装起炸药,炸开以后,弹片有些飞得快,有些飞得慢,而这颗炸弹片飞得慢,蒋义清挨炸到了脑壳。这颗炸弹炸到了好几个人,有一个战友被炸飞了半边臀部。
蒋义清在医院里请医生把弹片撬出来。医生讲脑壳这个地方是个硬骨头,撬不得,如果是块软骨头就可以撬。医生还讲:“幸亏你脑髓外面那层膜没有破,要是破了的话,你就完蛋了。”蒋义清感觉要真死了,也没办法,就算为国家牺牲,个人结束了也值得。蒋义清被听说那个被炸掉臀部的战友失血过多牺牲了。
蒋义清伤好以后又回到了自己部队,他多年打仗,小伤小痛不计其数,但每次都能重返战场。抗战胜利后,蒋义清和部队奉命遣送六安的日本人,把鬼子押送到九江码头后再返回驻地休整。1946年,编入四川部队第七十二师任一等兵。
1949年,蒋义清回乡务农,终身未娶。他对志愿者说:"我曾经为国家打过日本鬼子,负过伤,国家一定不会忘记我。只是现在国家太穷,等富裕了就会来看我的。”蒋义清老人家于2015年9月1日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,于9月2日在全州县石塘镇青山口村去世,享年100岁。参考:《抗战老兵口述历史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鬼子广西蒋义清蒋义战友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